常见的河南方言词语,你知道多少?

1、醭(bú)——面醭,发霉生醭。

2、大(da)——父亲或父亲的兄弟。三大。

3、捣(dǎo)——欺骗,坑害。捣人。

4、嬎(fàn)——鸡等禽类下蛋。鸡嬎蛋。

5、薅(hāo)——拔,揪、抓。薅草,薅胡子。

6、老(lǎo)——婉称死亡。他爷都老三年了。

7、馏(liù)——把凉了的熟食再蒸热。馏馍。

8、冇(mǎo)——错过。把他冇过去了。

  冇(mù)——没有。冇钱。

9、觅(mī)——雇、租。觅三轮儿,觅保姆。

10、脬(pāo)——膀胱。猪尿(suī)脬。

11、搉(quō)——打、敲打、砸。搉你一顿。

  搉(quō)——捣、舂。搉蒜汁儿。

12、榷(quō)——使别人吃亏、骗。榷人。

13、熥(tēng)——烘烤。熥焦馍。

14、庹(tuǒ)——一庹有多长呢?

15、哕(yuē)——呕吐。他晕车哕了。

16、溻(tā)——衣裳溻湿,溻菜馍。

17、搲(wā)——用手指抓或搔。搲流血了。

  搲(wǎ)——用瓢、勺等舀。搲一调羹。

18、擤(xǐng)——擤鼻子。

19、楔(xiē)——捶、打。楔钉子,挨楔。

20、拃(zhǎ)——一拃相当于12指儿。

面醭(bú)为什么没有面?

河南人擀面条、包饺子时都要用到面醭(bú),相对于已经和好的湿面,面醭其实就是原始的干面粉。包饺子的时候,事先在放饺子的锅排上撒些面醭,饺子就会不粘锅排。

常见的河南方言词语,你知道多少?

醭(bú)本来是酒、醋、酱(都是用酉所装)等表面所生的白霉,后泛指一切东西因腐败或受潮后而生的霉斑。

东西发霉生醭这一用法河南人至今仍然还在用。又因酒、醋、酱等表面所生醭的颜色与面的颜色一致,所以又用它来指面醭。

用大(da)称呼父亲与伯叔

“大”的甲骨文和金文都是一个站立人的形状。古人认为人类是“万物之灵”,宇宙之中,天大,地大,人亦大,人顶天立地,是伟大的,所以用它来表示“大”。

常见的河南方言词语,你知道多少?

“大”在河南话中,既可以称呼父亲,也可以称呼父亲的兄弟。现在人们称呼父亲,多用爸爸,称呼父亲的兄长为伯伯、弟弟为叔叔,但以前在河南农村(现在80后以前的人都记得),仍然有很多人叫父亲为“大”的,基本上大多数会把父亲的兄弟叫为“大”,还会根据排行,在“大”前面加上二、三、四等,如:去把恁三大喊过来。

捣(dǎo)人也是榷(quō)人骗人

捣(dǎo)在河南话中有一个用得很广的地方用法,就是欺骗,坑害的意思,如:隔壁老王不是个好东西,你别老跟着他,防着他捣你。捣你就是骗你。

一个表示鸡下蛋的字:嬎(fàn)

河南话中,鸡等禽类下蛋有一个专门的词,就是嬎(fàn),如:鸡嬎蛋。现实生活中,河南人还经常说鸡嬎(fàn)蛋。

常见的河南方言词语,你知道多少?

(hāo)草与老爷爷的白胡子

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原地区尚未大规模使用除草剂,庄稼地里的杂草都是人工除去的,有些地里的杂草可以用锄头锄去,有些必须得动手才能拔除去,如已经长得高过人头的苞谷(玉米)地和烟地里的,锄头用不上,就得用手拔除,用手拔除田间的杂草就叫做薅(hāo)草。薅(hāo)由拔除田草意引申为拔去、揪、抓,河南话中常用薅胡子、薅头发,小孩儿大都为老爷爷薅过白胡子和白头发,小孩儿打架的时候常用的一招也是薅对方的头发。

常见的河南方言词语,你知道多少?

人死为“老”(lǎo)

生死事大。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终结,出于对逝者的尊重,人们一般不会直接说某人死了,而是用另外的词语来婉称。同样是婉辞,不同地位的人有不同的叫法。普通人去世原本可以直接称死的,但在现实生活中,尤其是在面对死者亲属时,直接说死总觉得太过残忍,于是普通百姓也另想出了别的婉辞,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说辞,河南人通常用“老”来指称死,当说某人“老”的时候,这个人一般都是上了岁数的老年人,对于非老年人的死,又有别的叫法,如有说“冇(mǒu)了”或“没了”的,也有说“走了”的。

你会馏(liù)馍吗?

河南话中,“蒸”与“馏”意思有很大不同,蒸是把生食加热到熟,馏是把凉了的熟食再蒸热,馏有特定的对象,一般指蒸出来的食物,如蒸馍(馒头)、包子、花卷、蒸的卤(lù)面等。

一个不仅河南人会说的词:冇(mǎo)

冇(mǎo)是《现代汉语大字典》标注的读音,其实它在河南话中,不同地方、不同意思有不同的读音,有读mǎo的,有读mù的,还有读mǒu的。

常见的河南方言词语,你知道多少?

河南话中,冇主要有两个意思,一个是没有、无的意思,它的读音就是“没有”急读的合音,既可以用为动词,如:我冇钱呀!也可以用为副词,如:我还冇吃呢。如今在网络中,人们一般用“木有”来表示冇的意思,“木有”也成为时下网络常用语,为许多年轻人士所用。

冇(mǎo)的另一个意思是错过(机会)、漏掉等,如小孩子期末考试冇(mù)拿到奖状回家,家长一般会问:“人家都得奖状了,你咋冇(mù)得奖状呀?”有些小屁孩儿就会这样骗家长:“老师发奖状,发到我的时候把我给冇(mǎo)过去了。”

你从火车站觅()过车回家吗?

觅(mì)本来是寻找、寻觅的意思,如辛弃疾的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:“千古江山,英雄无觅孙仲谋处。”再如《红楼梦》第三十三回:“众人听这话不好听,知道气急了,忙又退出,只得觅人进去给信。”这里的“觅人”理解为找人固然没错,但如果让一个河南人来读的话,他十有八九会读成觅(mī)人,意思是雇人。

觅(mī)在河南话中有雇、租的意思,常用来指雇人。以前农村到麦收的时候,富农、中农自己忙不过来,就会觅(mī)几个人(短工)来帮忙。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前,农民盖房子,基本上都是觅(mī)几个人帮着盖,管饭再给盒烟,不用出工钱。

觅也可以指雇车、船、轿子等,现在外出务工的人返乡,下了火车,如果错过了回乡的班车,几个人也会合着觅(mī)一辆车(不一定是出租车)回家。

榷(quō)人就是骗人

榷在河南话中一般读quō,意思是使别人吃亏、上当,也即骗人,如:你可别榷(quō)我呀!

搉(quō)蒜汁儿与搉(quō)你一顿

搉(quō)本来读què,意思是敲击。但在河南活中,它被念转后,就常被人们读为quō,一般有两种用法:

常见的河南方言词语,你知道多少?

第一是打、敲打、砸的意思,现实生活中,如果某人老是惹你,而你又比他威猛的话,你就可以这样警告他:你是不是想让我搉(quō)你一顿呀!如果他还是不听你的话,你就可以先搉(quō)他一拳。

第二是捣、舂的意思,河南人爱吃捞面条,吃捞面条一般都会在蒜臼里搉(quō)点蒜汁儿,搉(quō)蒜汁儿的话基本都是小孩儿来做。不过由蒋振亚编剧的豫剧《好媳妇》剧本中用的却是“榷”字,如:“为媳妇擀好白面条,还煎了两张鸡蛋皮,再榷点蒜泥等着她,吃一顿捞面条变变口味。”可能“搉”与“榷”虽都是生僻字,但相对而言,“榷”字又常用,所以就用“榷”来记quō音了。

哕(yuē)——河南话中的呕吐

呕吐是普通话,哕是河南方言,两者意思基本一致,但也有细微区别。根据《正字通》的解释:既吐出声响又吐出东西叫呕(有物有声),吐不出声响却能吐出东西叫吐(有物无声),吐出声响却吐不出东西叫哕(有声无物),哕本是干呕的意思。现实中,只要是呕吐,管它有声无声,有物无物,河南人都说哕。

衣裳溻(tā)湿与溻菜馍

溻(tā)在河南话中主要有两个意思,一个是汗湿透衣裳、被褥等,如:天热把衣裳都溻湿了,这个意思的溻不只河南话用,全国很多地方方言都用;另一个意思是用水浸湿食物,在锅或鏊子上加热,多用在河南话中,如溻菜馍。

常见的河南方言词语,你知道多少?

小时候你搲(wā)过人家的脸吗?

搲在河南话中有两个读音,当它读(wǎ)时,表示的是用瓢、勺(有时也用手)等舀取东西。小时候经常遇到做饭时冇(mù)盐了,家长就会叫住正在玩的小孩儿,“快去你二婶儿家搲(wǎ)一调羹盐回来”。小孩子不会用筷子时,最先也是用勺子搲(wǎ)着吃饭。

当它读搲(wā)时,意思是用手指抓或搔,小孩子打架时瞎胡打,手里没有啥可用的,就会用手指搲(wā)对方的脸,这时候指甲长的一方就占便宜了。当然,男孩子之间打架,基本都不会用手指搲(wā)的,要是谁的脸被搲(wā)流血了,很有可能是和指甲长的女生打架了。

一个只能用于擤(xǐng)鼻涕的字

擤(xǐng)是一个人们常说但却不常用的字,几乎每个人每天都要擤鼻涕,但很少人会写它,大概可能觉得擤鼻涕是个不雅之事,难入书面语中吧。

常见的河南方言词语,你知道多少?

1980年代以前的河南农村小男孩儿,擤(xǐng)鼻涕一般不用手,而是用袖子抹,左右开弓,时间久了,尤其是棉袄上的两只袖子,光亮得能擦着火柴。

楔(xiē)钉子与楔(xiē)你一顿

楔(xiē)也可以用为动词,意思是将楔子等捶打到物体里面。后来有了钉子后,很少再用楔(xiē)子,河南人也习惯上把钉钉子称为楔(xiē)钉子。

因楔(xiē)木橛、木楔、钉子等需要捶打,所以楔又可引申为打人。如果某人老是惹你生气,你就可以这样警告他:“你是不是想挨楔(xiē)哩呀!

常见的河南方言词语,你知道多少?

用手拃(zhǎ)拃它多长

除了庹(tuǒ)之外,拃(zhǎ)和指也是中原民间常用来表示测量和长度的词。其中一拃(zhǎ)为张开大拇指和中指(或小指)两端间的距离,约相当于12指宽,一指为一个指头的宽度。

常见的河南方言词语,你知道多少?

恁(nín)咋恁(nèn)厉害呀!

恁在河南话中,可以表示你、你的、你们的意思,这个时候,有的读nín,也有读nén的。如豫剧《朝阳沟》:“我只想恁大学毕业当干部。”另外,河南人平时基本上不区分你和您,多用恁,如小孩儿面对白胡子老头儿,也会这样问候:“恁好。”河南人离开中原后,感觉再说恁就太土气,又怕别人听不懂,一般会改成“你好”。不像北京人,你和您区分的很清楚,您是晚辈对长辈的敬称,遇到年长的人,不用您,别人就不高兴。

恁还可以用为代词,意思既可以是那么、那样、那,也可以是这么、这样,这个时候一般读onèn。如,当你想批评别人不懂事时,你可以这样说他:“你都恁(nèn)大了,咋还这样儿呀!

连(liāo)衣裳

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演唱的《花木兰》中,有一很经典的选段——《谁说女子不如男》,其中有两句是:“咱们的鞋和袜,还有衣和衫,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连。”连在这里为缝的意思,它本来读liáo,不过多数河南人包括常香玉在戏中都把它读为liāo。连有连接意,引申为缝,自然而然。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610798281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51buydog.com/43700.html